- 现金流高于一切 华侨城120亿出售总部大厦
- 2019年04月09日来源:界面新闻
提要:“对于部分货值高、去化慢的项目,积极采用合作开发、股权转让、资产处置或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项目开发和资金回笼。”华侨城对于2019年经营策略贯彻执行,其中就包含以120亿元的价格,将其位于深圳新建的总部大楼卖给中国人寿。
▲华侨城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 段先念
“对于部分货值高、去化慢的项目,积极采用合作开发、股权转让、资产处置或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项目开发和资金回笼。”
华侨城对于2019年经营策略贯彻执行,其中就包含以120亿元的价格,将其位于深圳新建的总部大楼卖给中国人寿。
深圳商业办公物业市场供应激增,大宗交易频繁发生,以保险机构、银行等大资金方买入成为业主,继续由开发商进行运营的模式也逐渐成为主流。
中国人寿还以60亿元价格买入位于深圳科技园的中电长城大厦一栋物业;香港信达也曾以超过40亿元的价格购入万科滨海置地大厦。
不过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称,华侨城内部人士回应上述消息有误。
另外,一位长期观察华侨城的业内人士也表示,应该不是整体转让,而是控股,中国人寿约占60%。同时该人士表示,目前该大厦名称仍然是“华侨城大厦”。
执行高周转模式,充分释放资产价值与利润,以房地产的现金流与利润,支持发展周期长的旅游文化产业,是华侨城近年的发展战略。
▲华侨城新建总部大厦
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(000069.SZ,以下简称“华侨城股份”)的2018年年报显示,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,同比增长13.7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.89亿元,同比增长22.52%。
华侨城股份的控股股东为华侨城集团,后者2018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,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,除了华侨城股份以外,华侨城集团旗下还拥有康佳集团,以及在云南参股的云南文投集团、云南世博集团等公司。
房地产业务与旅游业务仍然在同步增长,2018年华侨城股份481亿元营业收入中,房地产营业收入为280.45亿元,同比增长20.06%,占营业收入的58.25%,同比上涨了逾2个百分点,毛利率达68.79%;旅游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96.57亿元,同比增长6.08%,占营业收入的43.76%,但是增速较2017年的15.77%有所下滑,所占比例也同比下滑近3个百分点。
原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出任华侨城董事长之前的2015年,华侨城股份当年实现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为192.01亿元,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.56%;旅游综合业务营业收入为123.2亿元,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.22%。
三年间,华侨城集团提出“文化+旅游+城镇化”的战略布局,并向“旅游+互联网+金融”的发展模式转型,房地产业务和旅游业务的营收占比总体保持不变,原因是这种投入是长周期内才能显现到收入中来。
截至2018年年末,华侨城旗下共有景区13个、酒店23家,旅行社1家以及相关的文化、艺术、旅游综合体等文化旅游设施,2018年共计接待游客4696万人次,同比增长16%。这些数据是华侨城所强调的。
2018年华侨城文旅业务中最大亮点,就是20亿元战略入股“同程旅游”,启动线上“花橙旅游”项目,力图整合和打通线上线下业务,尽管对于提升全年的整体营收作用不大,但仍可以看出华侨城在旅游产业链上的投入决心。
这种决心更多体现在云南旅游市场,华侨城重金参与云南文投、云南世博的“混改”,希望以云南作为华侨城打造全域旅游的样板,从景点、交通、酒店、旅行社、航空、互联网基础设施、城镇化等各方面进行“云南大会战”式的全面投入。
华侨城在2018年处于盈利状态,不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为-99.84亿元,同比下降26.15%,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-168.27亿元,同比下滑80.27%。这足以看出华侨城仍然处于投资扩张状态,即使卖掉大量物业和土地力求实现高周转,但文旅业务资金回流的速度太慢。
旅游产业的重金投入,也不意味着华侨城愿意放弃房地产行业。华侨城2018年新增土地储备计容建面为974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00%。截至2018年年末,华侨城土地储备项目有82个,待开发计容建筑面积2378.69万平方米;旅游综合及房地产开发方面有54个项目,土地面积为935.54万平方米。
如此可见,华侨城必须在房地产业务方面维持一定规模,换取向旅游业务转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,在如此策略之下,华侨城处理掉房地产业务中长周期和低效资产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